为您提供:山西阳泉郊区义井镇大阳泉村鲜花花圈订购
大阳泉村同城花圈店网站,网上订鲜花花圈、大阳泉村祭奠花篮哀思花圈,保证花材新鲜和鲜花质量,大阳泉村花圈配送。专业提供山西阳泉郊区义井镇大阳泉村葬礼鲜花圈制作,大阳泉村白事鲜花制作,与葬礼花束配送,全部新鲜葬礼花圈当天制作,大阳泉村葬礼花圈,山西阳泉郊区义井镇大阳泉村葬礼花篮当天送到,代写葬礼花圈悼词,代写葬礼鲜花挽联,按您的要求把山西阳泉郊区义井镇大阳泉村葬礼花圈送到指定地址,也可以将大阳泉村葬礼花圈代送到殡仪馆!
大阳泉村鲜花花圈订购服务项目:提供网上订花送花、鲜花、蛋糕、花篮、花圈、果篮,公仔,巧克力,绿植,会议用花,展会用花,节日用花等订购,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我们会安排大阳泉村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为保证客户的利益,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多谢!
配送范围:
订货流程:
浏览商品→点击购买→注册或直接购买→填写订单→选择支付方式--成功提交→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
注意事项:
1、大阳泉村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
2、正常配送时间为:8:30—21:00(乡镇晚上不配送),17: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
3、每张订单的确认、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
4、大阳泉村市区免费送货上门,大阳泉村乡镇需加收路费(30-80元)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 >
阳泉 >
郊区 >
义井镇 >
大阳泉村
配送范围:
热卖花圈

白事花篮

祭奠提篮

白事花束

大阳泉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村庄形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位于阳泉市区西南部的城乡结合处,归属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全村村民2675人,常驻人口1万余人。
近年来,大阳泉村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围绕科学发展观,本着“抓经济建设促集体经济壮大,抓精神文明建设促各项事业发展,抓政治文明促广大村民素质大提高”的原则,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古村保护开发工作中的房屋丈量已初步完成;绿化外环路文化公园15亩;加大卫生整治队伍,购置清洁车辆,改善了村内环境卫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民大病就医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达到了“病有所医”的目标;为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村委会按时发放退休金,还办起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等等。
作为以清代商号宅院为主的古建筑群落,大阳泉村现存古村面积25.5万平方米,古村空间结构完整,建筑密集有序、内容丰富,文物诸多,是目前山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2008年11月,大阳泉古村被阳泉市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9月,评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12月,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阳泉古村保护开发项目”连续两年被确立为“阳泉市百项工程”。大阳泉古村的实体文物和民俗文化已经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大阳泉古村保护开发指挥部”已正式成立,保护开发工作逐步走入正轨。
阳泉市郊区义井镇的大阳泉村,明清时期就是“文献名邦”平定古州之名村。
大阳泉村古时候依山傍水,草木旺盛,水源充足。人们在此定居后,依多处清泉自平地涌出而取名“漾泉”,谐音而称阳泉,阳泉市也因此得名。从村中留存的千年古槐推断,大阳泉村早在唐代就已有人居住。北宋时期,这里已形成较大的村落,时称“阳泉里”。金代文坛领袖元好问与村中冯氏五世祖冯大来(节度副使)交往甚厚而常来阳泉游览,留下《阳泉西谷》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明清时期由于大阳泉地处交通要道,经济、文化迅速繁荣,大阳泉因此声名远播。
如今穿过繁华都市街道走进村里,透过店铺错落的古商业街、井然有序的大街小巷、迎风昂首的郁郁古槐、建筑精美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庙堂建筑、享誉中外的清代鸿儒张穆故居及晋商名号“魁盛号”,依然能够领略到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脉,明清晋商称雄百年的辉煌业绩和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大阳泉村是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古村历史遗存内容丰富,有完整的古街巷体系,晋商堂号、古店铺、古民居、古庙宇、古祠堂、古戏台、古公益学堂、古0、古树名木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很好的艺术科研价值。
张穆故居,也称“阳泉山庄”、“张宅花园”,是清代著名爱国思想家、地理学者、书法家、编辑大家张穆及其祖父张佩芳、父亲张敦颐三代名人的故居,坐落在村南部,宅院坐北朝南,背靠阳泉古街。张穆故居原是一座东西两串四进大院,由于年久失修,现保存下来的仅有东院的三进。现存主要建筑由照壁、门楼、带檐廊卷棚式房屋、双脊悬山顶垂花门等组成。三进院屋前清代种植的牡丹、芍药至今依然每年繁花似锦。
“魁盛号”,是清代晋商鼎盛时期的著名商号,由郗占魁创立,世袭五代,绵延180余年。业主发挥当地煤铁资源优势,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冶起家,通货四方。当年仅华北、东北一带挂“魁”字的商行就有36座,堂、馆、店、铺200余家,鼎盛时超过360家,雇员3000多人,总资产达白银3000万两。当时常与日、俄和西方诸国通商。今大阳泉村内,留有“魁盛号”庄园,分为上号、下号两处,总面积3公顷之多。庄园建筑精美,恢宏壮观。其中上号院为“魁”字总号,人称“元宝宅”,规模宏大,三雕(砖雕、木雕、石雕)精美,以雄伟著称;下号(景元堂、正元堂、景义堂、大生堂)以精美闻名。饱览全景,足见当年商贾之“魁”,聚财之“盛”。
大阳泉村中有“彗愉楼”和“遏云楼”两座戏台。彗愉楼在村中心广育祠南面,卷棚垂脊悬山顶,外廊简单,风格古朴,斗拱硕大,戏台石柱头上有一副传说是傅山先生书写的戏台联:“切莫认真转眼荣华空闹热,也休作假动人忠孝可兴观。”联名和楼名道出了戏的真谛。遏云楼在五龙宫对面,道光三年(1823)建成。遏云楼顶部结构广集古建筑造型于一体,前台卷棚、后台硬山、出檐悬山、补间歇山飞檐攒尖、重檐下雕梁画栋,精彩绝伦。整座戏台巍峨壮观,富丽堂皇。
如今大阳泉村不断投资,陆续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对古街巷进行修葺,古村的整体骨架和重点建筑得到有效保护。村里还专门设立机构,对古村的历史内涵和文物古迹进行挖掘整理。人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个以煤为主的现代城市中,这座千年古村落正焕发出新的光芒。
(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